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节(1 / 2)





  正斟酌着怎么说才能完成柳世番的嘱托,又不教妹妹觉着难堪,就听郑氏又道,“也要记得常写信给嫂子,你不在家,可别叫她轻慢了阿娘才好。”

  郑宪成愣了一下,才道,“……你放心。”憋了半晌,总算说出话来,“你嫂子十分贤惠,这些年侍奉舅姑,未曾有半点过错。阿娘也十分喜欢她。”

  郑氏听他替嫂子说话,心里便有些不大乐意,“你是男人,哪里知道后宅这些事?阿娘只是不当着你的面抱怨罢了。上回我回家,亲眼所见,她给慧姨娘,宁姨娘好大的脸面。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能和正经世子夫人平起平坐呢。”

  郑宪成实在不喜欢从母亲和妹妹口中听到这些事,勉强辩解,“她们毕竟是七哥、十弟的生母,又是伺候了父亲许多年的人。按说是该给些脸面的。”他口舌没郑氏这么便给,哥哥的威严却还在。定了定神,忙借此道,“家和万事兴。别人都求风平浪静而不得,你就别无事生事了。近来朝中才发生异变,正是波诡云谲的时候。光男人在外步步谨慎还不够,也得家中安定自律,别让人抓住把柄才好。”

  她哥哥是最怕纷争的一个人,平素对这些事都是避之不及,郑氏没料到他会突然板起脸来教训自己,立刻便觉出有哪里不对。

  想到荣福堂的事,郑氏不由警惕起来,笑道,“我就随口抱怨一句,怎么惹来这么大一通道理?我哪句话生事了?怎么不安定自律了?会让旁人抓到什么把柄?我怎么听不懂了。”

  郑宪成道,“你这么聪明的人,做错了什么,还非要我说你才明白吗?”

  郑氏脸色霎时赤红,反诘道,“你大老远跑来,就是为了教训我一顿?我可不记得我造过这么大的孽!”猜到她哥哥多管闲事的缘由,眼中泪水霎时聚起来,“是不是柳承吉让你来传话的?都是一样的朝廷命官,你这么听他的差遣做什么?”柳世番,字承吉。

  郑宪成也憋红了脸,道,“自然是他说的有理,我才听。”他素来溺爱妹妹,语气已软下来,叹道,“……你也设身处地的替他想一想,那是他的母亲,他的女儿。你嫂子稍给慧姨娘她们些脸面,你就觉着阿娘受了委屈。你有这份孝心,莫非他就没有了?”

  郑氏脱口道,“这又不是一类事!”然而郑宪成点明了,她亦无可辩驳,只道,“他阿娘生前,我何尝不是尽心竭力的侍奉?每日守在床前,亲侍汤药……你就叫他阿娘再活过来,保证也挑不出我半分过错!他却要为这么点子事,就劳师动众的老教训我。”

  郑宪成道,“……这可不是小事。”

  郑氏当然知道,不闹出去就是小事,可闹出去了就无小事。她这不是习惯性的没理争三分吗?

  郑宪成知道她的脾气,见她服软了,便又道,“你想要的那是张什么琴,和我说说,我帮你弄一张,就别跟个孩子争了。咱们家好歹也是诗书礼仪传家,你忘了祖父、祖母当年是怎么教导你的了吗?”

  他前半句才将郑氏安抚得想笑,后半句又激起了她的争胜心。

  ——郑氏当然没忘了她祖父祖母的教导,但她可不想过她阿娘那样的日子。她阿娘倒是温良恭俭让样样俱全,却有什么用?尽日里在家以泪洗面,眼看着她父亲后宅里百花齐放,子孙繁衍。慧姨娘、宁姨娘鼎盛时,哪个不是趾高气扬的?她阿娘压制不住心中忿恨、委屈、嫉妒,又要顾全贤惠不争的名声,不能做坏事,就只好窝在小佛堂里偷偷诅咒她们遭报应,生了儿子也让狼叼走。结果呢?人家不但生了儿子,还生得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她哥哥也是类似,明明是府上嫡长孙,却不知该为自己争取,只信奉兄友弟恭那套。结果呢?如今在外头提到郑相的子孙,谁能先想到他?

  唯独郑氏,见惯了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早早就看明白了,规矩就是套在好人头上的绳索。便使出浑身解数讨祖父祖母欢心,该争就争、该闹就闹。到头来她反而是里子面子都到手的那个。

  想到这里,对柳世番的怨气倒是稍稍平复了些——她在堂姊妹、庶姊妹面前的体面,其实都是柳世番给她挣来的。不论是诰命夫人,还是让姐妹们嫉妒得酸话连篇的无子却没纳妾。

  到底还是平复了气息,“我记下了——你就跟柳承吉说,你的话带到了,我已经知错了。”

  郑宪成老怀宽慰,也不计较自己才让妹夫差遣完就又让妹妹给差遣了。笑道,“明白就好。”片刻后又不放心的道,“不光这件,还有你家大娘子……”

  郑氏不耐烦道,“都是一件事。我知道了,不去找她麻烦就是。”

  郑宪成想了想,又叮嘱,“若实在心气不平,就早些将她嫁出去。但千万别做伤阴骘的事。若怕落人话柄,熏哥儿他……”

  郑氏急道,“美得她!”

  郑宪成没说话——柳世番的女儿,又是老太太养大的,他觉着十分般配。若能弥合妹妹母女间的关系,更是善莫大焉。但妹妹既然不愿意,那就先不急着提吧。

  第17章 当时只道(二)

  八桂堂。

  柳文渊和云秀各自对着自己面前的信笺沉思。

  ——柳世番来信了。

  最初信是用书箧装着的。

  两尺见方的书箧,足够读书人游学之用,百十卷书也装得。用来装一封信……

  反正柳文渊一见到就觉着头皮发麻。心想他言辞是刻薄悲愤了些,毕竟要逼迫他大哥做出回应,非得小事说大、大事说翻天不可。但也不至于激起他大哥如此之多的情绪啊——以其人惜字如金的风格,家书一箧,这得是攒了几肚子的不满要趁机向他宣泄啊。

  ……只希望他大哥千万别误会了,他写信可不是为了向他服软的!

  待打开书箧一看,却只有薄薄的两封信笺,搁在细密的摞在一起的书卷上。

  两封信,一封给他,一封给云秀。底下这些书给谁,就得看完信才知道了。

  叔侄两个心情各异。

  云秀的感觉是很新奇。

  ——她长到十岁了,除去不得不说的话,柳世番和她之间主动交流的次数加起来,也没超出一双手能数的数字。

  他们俩好像天生就不觉着有和对方交流的需求。

  就算老太太责怪柳世番“都不知道关心关心孩子”时,两个人不得不勉为其难的站在一起说话,也最多是柳世番问一句,“吃得可还好?衣服够不够穿?还需要些什么?”云秀答,“都挺好的,您也好?近来可顺心?”柳世番道,“顺。”——反正顺不顺心的都是政事,跟个丫头片子也没啥好讨论的——后,就会陷入漫长的相顾无言中。

  云秀绞尽脑汁去想话题,依旧想不出还有什么好说的。柳世番大概也未尝不觉着烦恼——又没短了她的吃穿用度,究竟还得多关心她啊?!再说关心儿女那也是男人的活儿?娶老婆是做什么用的!

  两边都枯燥无话半晌后,柳世番再情真意切的叮咛一句,“你阿婆年纪大了,你要体贴懂事,令她长乐无忧,努力加餐。”云秀也真心实意的回一句,“嗯,这您放心。”柳世番就会默契的用完成任务的语气说,“行了,回去吧。”

  ……

  ——就没有哪怕一次不是这个套路的。

  他们父女俩感情的唯一纽带就是老太太。

  老太太去世后,柳世番只在老太太下葬那日摸了摸她的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不知为何,想了想,又把话咽回去。

  之后足足半年多,两人就没面对着面好好说过话。

  结果今日——柳世番居然专门给她写信了!

  云秀:……实在想不出他会说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