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1节(1 / 2)





  许是年纪大了,反而看护起自己那么点的面子,便要以沈惊晚的口吻,问问苏氏可好,可有缺的,又说,魏嬷嬷若是回来,做个掌事的大嬷嬷也不错。

  如此,便是无声让步了。

  可沈惊晚没写这些,魏嬷嬷是苏氏的人,她母亲想如何安排早就心里有数,根本不需 * 要卫国公现在再来认错,只草草问了苏氏可安好,又与她说了自己掌管府中的这些事。

  光是报喜不报忧,说自己手段如何被人笑称严苛,又问苏氏在普提寺平日都做些什么?自己很想她,寻了空要去见她。

  苏氏收了信,倚在门边。

  寺庙很安静,偶有几声婉转动听的鸟鸣,却找不见踪迹。

  碧绿色郁郁葱葱的树木,长的很是高大,树上挂满红布条,书尽众生诉愿。

  红色的佛墙,金色的卧佛,四方庭院中是一顶四尊羊青鼎,灰烬堆尖儿,插着线香,袅袅冒烟。

  她笑红了眼,有些欣慰,将信捂在胸口,差嬷嬷替她准备纸笔。

  她郑重的坐在桌边给沈惊晚回信,口吻不同往昔,很平静祥和。

  “得知你治家有方,甚至比阿娘当年还要说一不二,心中倍感欣慰,亦有些担忧,恐你树敌无数,... ...”

  末了又添了两句:“阿娘会替你与你阿兄,日日祈福。”

  “... ...”

  -

  夏季的雨浓且密,不似春雨的细密,而是骤急骤切,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

  几场雨浇完,院子里的牵牛也就打起卷,荷花开了苞,夏季便是真的来了。

  苏氏却迟迟没有归京的消息,沈惊晚的信就开始频繁的多了起来。

  得知苏氏过的很安逸,她也就不再催促。

  卫国公反倒催起来了,他的寿辰将至,离不开苏氏。

  沈惊晚说自己也能替他操办,再不行,他若想赵姨娘来经手,也无不可。

  卫国公的面色并不好看。

  沈惊晚不顺着他的台阶走,他总不好说,他就是想见见苏氏。

  自从苏氏走后,卫国公的脾气收敛了许多,不会再轻易的同沈惊晚生气,毕竟他得知苏氏的情况都只能通过沈惊晚。

  他倒是想过派人偷偷跟着沈惊晚送信的人,却瞧瞧苏氏在哪里躲他。

  可是回/回半路上,送信的人就没了影儿,要说,什么人这么厉害?怎么就立时跟不上了?

  说来说去,不都是信馆送信的驿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