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科举兴家:唐瑾他天生好命第68节(1 / 2)





  “拿来吧。”正好此时无事,自然要看一看。

  汪升很快就从旁边一个盘子里取过了唐瑾的试卷,递给了照德帝。试卷当然不可能是原样的,而是抄录过的。

  昭德帝看过唐瑾的试卷后,眉头皱了起来,有些不能相信的轻声啧了一声,转头看汪升,挥了挥手里的卷子:“这能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写出来的?我记得今年考试的试题并不如以往那样简单吧?”

  汪升识字,也是看过唐瑾的卷子的,但他也只是识字,并不是很能看懂。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也觉得一个七岁的孩子能当会元,肯定是那些想复开童子科的大臣们特意为之。

  不过,再怎么特意为之,肯定也是有些才学的,不可能当着圣上的面滥竽充数,更不可能大胆的找人代笔,是以,卷子应该是那唐瑾本人答的,到底有没有好到能当会元,那就不得而知了。

  最近昭德帝心情有些不好,汪升侍候的很是小心,深怕昭德帝生气了自己遭了殃,连忙小心回复:“能不能写出来,殿试的时候陛下就知道了,想来俞大人他们应该也不敢糊弄陛下?”

  后半句倒是说到昭德帝的心里去了,想想那些人也没那个胆子找人给会元捉刀,压下心里的一些气,点了点头:“那殿试时再看。”他要不要换个殿试的考题?

  这样想着,他又看了桓栋的试卷,以及其余八人的试卷。大部分人答的都有些稚嫩,跟平常的贡士试卷不能比,但对于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也是很优秀了。

  凭心而论,会元的试卷的确突出,选的并没有任何私心。不仅是文笔好,想法上也是有些不同的。

  昭德帝觉得,自己想换殿试考题的心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

  殿试这一天,唐瑾早早的就起来,家里人也都没有能睡着的,全都起来送唐瑾出门了。

  吃了饭,天才麻亮起来,秦大夫给唐瑾把了脉,笑道:“脉象没有问题,昨天没有受凉,不用喝姜汤了。”要是有受寒的迹象,就要提前喝一点,免得到时候万一头脑发热。

  唐老爷子留第二麒他们在家里背书,跟唐转一起去送唐瑾入宫。

  还是在含光门前集合,卯正时(6点)入宫,那时天也没全亮。在等候时,唐转问唐瑾:“你紧张么乖乖?放心考吧,没事的,考不上咱也没关系。”

  唐瑾都有些不想回话了:“爹,你都问第四遍了,能入殿试,怎么可能考不上呢?只是名次不同而已,是你自己紧张吧?”

  往常里,唐转虽然紧张,但也没有什么,这次不知道怎么了,只觉心跳的有些快,真是有些紧张了。

  他尴尬的笑了笑,搓了搓手,在唐老爷子的注视下,转过了身去,不再让自己开口,免得影响了唐瑾。

  殿试只考策问,等时辰一到,跟家长道别,按序入宫。

  行走在清晨的皇宫里,已经能见到宫里的人,但四周却是安静的很。

  一直走了小半个时辰,才到了保和殿,开始点名。

  二百四十个人,点完名就用了半个时辰左右,都快到辰正(8点)了,大家排好队等着皇帝到来。

  辰正时,昭德帝到了保和殿,行礼的规矩大家都知道,在众人大声的朝拜这个国家的帝王时,唐瑾的内心激动起来。

  当你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一个帝王的时候,你没有什么感觉,可当你亲身经历的时候,你不可能平静得了。

  等昭德帝旁边的太监喊了平身,昭德帝带着大家对着孔夫子画像行了礼,画像被抬走后,昭德帝也没有废话,只一句殿试开始后,就高坐上位看下边的人颁发策问试题。

  唐瑾的位置在前排,他拿到试题后一怔,不止只因为试题不是印刷的是手写的,更是因为这道策问题好像出了四书五经的范围。

  策问题只有一句,很好理解,却很难回答。

  第97章 快来订阅我n_n

  “商之国何用?”唐瑾在心里轻轻的将这句话念了出来,思索着这道策论题背后的深意。

  他在唐家地窖下的图书室里看到过很多乡试会试的卷子,还是第一次见到问商事的,这不太正常。

  世人都知道,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未等的,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商业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

  唐瑾摇了摇头,现在不是想这个事的时候,他要想的是,皇帝为什么要出这样一道策论题?他想要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答案?

  他身处于咸朝,一个宋之后历史上没有的朝代,不,身处在这个时代,应该说是国家而不是朝代。

  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唐瑾皱了皱眉。说实话,他对于这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了解的并不多,这么些年来,他都是在努力的念书念书再念书,没有机会更没有时间了解这一些。

  就他所了解到的那些,手工来很发达,根据历史的发展,它的资本主义应该是处于将要萌牙的时代,对外贸易早在汉唐代时就已经有了,宋代时的海贸也有了一定的规模,那么现在呢?

  唐老爷子从来没有跟他说起过海外贸易的事情,或许可以推断出一点:他年轻的时候国家初建,没有精力发展海外贸易,是以他也没有接触过这一方面的事,后来回了李家村,即便是跟外界有联系,要么是所知的信息有限不足以知道这些,要么是国家跟本就没有怎么发展海外贸易。

  那么皇帝出这个题,是想要发展或者大力的发展海外贸易吗?

  如果他不想的话,就不会这么问。

  比如一个人经常从一家糕点店门过经过,他要是不爱吃糕点,就不会关注好不好吃的问题,只有他想买了的时候,才会想知道那东西好不好了吃。

  皇帝要是从来没有动过海外贸易的念头,也不会来问商业对于国家有什么用处。

  不对不对!

  唐瑾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想偏了。

  元朝的时候,做海外贸易的人很多,沈万三就是从这里发了大家,才将自己父辈子辈的名声都盖了过去,他是从历史的进程和旁观者的角度里才知道咸国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应当会发展海外贸易,所以下意识的以为皇帝问的是这个。

  可不是,皇帝问的是商业对于国家的用处,而不是海外贸易对于国家的用处,他可不一定是想发展海外贸易,或许这样问有别的原因。

  题他会答,有后世的目光和经验,他答的绝对会比绝大部分人答的好,可答出来的答案会不会得皇帝的心就不知道了。

  如何才能答到皇帝的心上,首先得知道皇帝这个人对于商业是怎么样的一种态度。

  上一次,同桓栋聊天时,可不只聊到了皇帝喜欢什么样的文风,对于他的日常也聊到了好些,大体上知道他是一个开明有为心胸也好的皇帝,会听谏,哪怕上谏的人不讨他喜欢,是好意见也会听取。

  那么,他需要避讳的地方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