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7章 天下唯二(2 / 2)

白叶无语了,他又没去过,带什么路呀。果然,撒了一个谎,需要千百个谎来圆。

一路无话,晚上一行抵达洛阳,在当地酒店过了一晚。

在第二天早上,他们前往北邙山,却惊讶的发现,路上的行人络绎不绝。一打听,都是去老君观的,正好顺路同行。

在路人口中,他们才知道……

网络上,不仅是他们关注老君庙的照片而已,本地的一些艺术家,考古工作者,也听说了这事,昨天就已经汇聚老君观。

消息传开之后,看热闹的人自然不少。这下子,不需要白叶带路了,一行人顺着人潮,很快就抵达北邙山。

北邙山,位于黄河南岸,是秦岭山脉的余脉,崤山支脉。

自有洛阳这个城市以来,历朝历代的达官贵人、普通百姓,基本是安葬在北邙山上。

千百年来,北邙山的墓葬之多,根本无法统计。

唐代就有人赋诗,留下“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等名句。

就是由于,山上的帝陵、相墓、名人冢繁多,以至于多年来,山上是盗墓者的圣地。有专家推测,北邙山基本被墓道给掏空了,所以经常发生地陷,滑坡等状况。

不过就是由于,众人的眼光,总是集中在帝陵大墓上,也忽略了山上的一些古建筑。

比如说,位置不算偏远,却不容易到达的老君庙。

在爬山的途中,范吉安娓娓而谈:“其实北邙山上,在唐代的时候,宫阁道观很多。”

“古人认为,千年帝都洛阳的龙脉,位于邙山翠云峰到龙门伊阙一线,南北穿过洛阳城。这也正是隋唐洛阳城的中轴线,道教祖庭上清宫就位于这条龙脉的龙头——翠云峰上。”

“文史记载,唐高宗年间,皇帝在洛阳宫忽然有感,问侧近大臣有何古迹。老臣奏曰:皇城之北有老子祠,每祈请,立有灵感。乃敕洛阳长史谯国公许力士特建清庙,名上清宫。”

“唐代的皇帝,认道教之祖老子为祖宗,所以当上清宫修建好了,唐高宗立即追号老子曰太上玄元皇帝,创造祠堂。”

“所以呀,有唐一代,供奉老子的道观、宫庙,不仅是道教信仰而已,也算是皇帝的家庙、祠堂。”

“这也为什么,唐代道观遍布天下的原因。”

范吉安感叹道:“可惜呀,我这两天查了资料,发现老君庙应该是上清宫残留。在经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朱温篡唐等事件之后,本该富丽堂皇的上清宫,只留下这么一点遗迹……”

宫观庙阁。

宫啊,皇宫的涵义,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此可以知道,上清宫修成的时候,规模到底有多壮观。

然而再恢宏的建筑,也经历不住时间的洗礼。

或是天灾,或是人为,毁于一旦。

但是大家没什么感慨,因为来到了北邙山,不客气的说,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颗石头,每一块瓦片,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要说历史的人文底蕴,能与北邙山相提并论的,估计也只有关中长安的诸陵邑。天下唯二,肯定没有第三。

一些人怀着朝圣的心情,在不久之后终于看到了老君庙。

亲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建筑,大家才发现这老君庙,比照片中的还要残破,可谓是满目疮痍。

破庙四周,还拉起了警戒线,不允许闲杂人员靠近。一些考古队,在破庙周边挖掘、勘探,一派忙碌的样子。

找人交涉之后,凭着虞蒿与范吉安的名头,一行人也如愿以偿,进入到破庙中,察觉壁画的情况。

在这边,负责主持考古工作的齐教授,热情地给大家讲解:“说起来,这壁画的发现,还多亏了……”